时间:2023-08-27 19:59:52 点击次数:5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各大京剧院团开始创排革命现代戏,革命现代戏主要是以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为主,这与传统戏以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为主要题材这是不一样的。
其实对于革命现代戏的看法一直存在争议,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那就是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不仅仅在题材上与传统戏有区别,其实在表演等诸多方面区别那是很大的。首先,我们看布景上的,传统戏讲究的是写意,而在机关布景上不太看重,讲究的是“一桌二椅”,主要是通过表演来体现一些实物。但是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不一样,而是在机关布景上更加的写实化,因此有人说京剧艺术话剧化就是从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开始的。其次,那就是音乐以及伴奏,传统戏的伴奏主要是传统乐器,而革命现代戏以及样板戏之中融入了许多西洋乐器。所以说,对此许多人质疑,那就是这些剧目虽然是以京剧为名,但是到底还是不是京剧。
其二,那就是“样板”这一称呼,文艺作品能够“样板”,“样板”是什么艺术,因为“样板”就有标准之意,甚至于有“模板”之意。很多人称赞样板戏的艺术水平,但是却反对这些剧目被称之为“样板戏”。
然而提起样板戏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于会泳,他是著名的音乐家,并且有着才子的美誉,其在上海音乐学院任职,后来因为革命现代戏的创排调入了上海京剧院。
于会泳自幼喜爱音乐,再之后进入了上海音乐学院,而在上海音乐学院之时就深受老院长贺绿汀的看重。而这一时期他就写了很多音乐理论方面的著作,并且在进入上海京剧院之前他很多篇关于样板戏唱腔以及音乐的文章就深受关注。
其代表著作有《民间曲调研究》、《腔词关系研究》、《关于我国民间音乐调式的命名》、《关于辨别调式问题》、《山东大鼓》、《胶东民间歌曲选》、《陕北榆林小曲》、《单弦牌子曲分析》等等。再有就是《女社员之歌》、《幸福花开遍地香》、《不唱山歌心不爽》、《党的恩情长又长》、《非洲在怒吼》等等歌曲。
当然了这些著作以及歌曲十分成功,可是他才华的施展舞台还是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的创作,例如《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杜鹃山》等等,在这些剧目当中他把传统京剧唱腔同西洋乐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设计的唱段既不离京剧正宗,又有新的开拓和突破。
后来于会泳自尽了,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因为他后来已经不是单纯的艺人了,并且还有自身性格的原因。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举报/反馈